12月13日,天问学生创新团队在田家炳楼124室开展了读书交流会,与会人员就《美国精神的封闭》这本书展开交流。
本次交流会邀请到哲学学院陶文佳老师与同学们一同交流读书心得,来自楚才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的读书爱好者们参加了本次交流会。这些同学中,既有14级的新生,也有研究生。不同的专业、年级的同学有着不同的视角,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思维碰撞,不得不说是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交流会主要从《美国精神的封闭》第一、二、三卷展开讨论,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陶老师则对同学们的想法做出评价,然后引出一些新的讨论话题。在谈到第一卷中的美国大学时,对于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与民主政治下高等教育的危机,陶老师举了“我爸是李刚”这一案件为例,在这一案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我爸是李刚”其实是媒体给当事人强加的台词,但90后的学生们却并不怀疑媒体,还频繁在文章中引用这一事例。对此她提出,90后缺少批判思维,媒体、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知道社会的不公却不反抗,不满社会现象但还是选择坦然接受这一切。这一观点引起同学们热烈讨论,来自历史学院的姜文博认为应区分群体权界,让社会去中心化,不需要共同的信仰。哲学院的章鑫、历史学院的研究生余雅君则反对这一观点,“我们去寻找各自的东西,但其实最后找到的是空虚,就像我们要学普通话来打破沟通障碍一样,虽然终极答案不一定存在,但我们要往这个方向走。”
当谈到女权主义这一话题时,陶老师举例说:“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测试,在一个房间摆两把椅子,两个女生一般会选择亲昵的并排而坐,但男性则喜欢保持距离分开坐,这一测试表明,女性更具有包容性。”这一观点引发在场男士热议,来自哲学院的章鑫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把椅子搬开只是一种习惯,并不涉及包容,他还举例,两个女生发生争执可能十年都不再来往,两个男生则只需十分钟。这一形象又有趣的例子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在陶老师的引导下,天问团队还讨论了自然与的社会割裂、大学里哲学的重要性等问题,通过讨论,这些问题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答案。
交流会结束后,会长谭文章表达了对陶老师能参与本次活动的感谢,同时感慨地说:“这种读书活动为大家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与老师的交流能够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加深了我们对书籍的理解。同时我们还吸收了来自不同专业的更多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思维能力,真是获益匪浅。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天问读书活动中,共同交流,一起成长。”
原网址:http://ph.hubu.edu.cn/info/1065/2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