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西方哲学大家、曾任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的张世英先生九五华诞暨“境界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我校党委书记尚钢,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哲学学院书记万明明、院长戴茂堂一行赴京参会并专程看望张世英先生,表达对先生的祝福。

(图为祝寿会暨学术研讨会现场)
20日上午,学术研讨会暨祝寿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国内一大批哲学、美学、艺术大师人物与会,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致欢迎词。尚钢代表湖北大学全体师生对张世英先生致以崇高敬意和真诚祝福,恭祝张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尚钢说,张世英先生在湖北大学工作十余年,开榛辟莽,创建了一个哲学学科;传道授业,带出了一支哲学研究队伍;嘉惠学林,创办了一本《德国哲学》集刊,对学校事业贡献卓著,湖北大学将永感师恩、永不停步,以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更上层楼,来回报先生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图为祝寿会现场尚钢发言)
祝寿会现场,尚钢向张世英先生赠送了学校精心准备的寿礼:一幅由我校艺术学院谭崇正教授所作,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我校特聘教授董继宁先生题字的画作,内容包括老子画像和张先生“心游天地外意在有无间”的人生哲学,三份水晶纪念品,嵌入的内容分别是1986年湖大成立哲学所并任命张世英为所长的文件、1986年由张世英任主编的第一期《德国哲学》的封面与封底和张世英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大楼(现学校田家炳大楼)。

(图为尚钢代表学校向张世英先生赠送寿礼)
张世英先生在讲话中回溯了自己一生的学术道路,对各方表示感谢,对尚钢一行的看望和尚钢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
在下午的学术研讨会上,我校江畅教授、戴茂堂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书面发言。

(图为尚钢一行在张世英先生家中探望)
5月19日,尚钢一行专程前往张世英先生家中看望,转达朱祖延先生夫人、李先焜和冯天瑜先生等对先生的祝福,汇报了2016年11月将在湖大召开的《德国哲学》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并听取先生建议。张先生还向湖大赠送了近日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世英文集》十卷本,十卷书汇集了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主要学术成果,内容涵盖了哲学基本理论、西方古代与现当代哲学、中西哲学比较、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等诸多研究领域,还包括先生的学术回忆录,完整地呈现了张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道路。
附:
九五上寿称国瑞
——在张世英先生九五华诞庆祝会上的祝寿词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 尚钢
(2016年5月20日,北京大学)
敬爱的张先生、尊敬的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和江畅教授一行,带着湖北大学全体师生对张世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真诚祝福,专程来到北京大学这个洋溢着喜庆与欢乐的会场,共同庆祝张先生九五华诞。恭祝张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此行,我们也带来了张先生在湖北大学的几位挚友的深情问候和美好祝愿。其中,年近九旬的逻辑学家、符号学家李先焜先生特意手书贺寿信。李先生写道:“世英先生,您的道德、文章,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值此先生九十五岁寿诞之际,献上弟子的一份祝福:敬祝吾师寿比南山,永远健康!”辞书学家、文献学家、首届“荆楚社科名家”朱祖延先生的夫人徐万寿老师和女儿朱寄教授,也满怀深情地精选了两本朱祖延先生的作品,敬祝张先生松鹤延年、健康长寿!
在与张先生多位挚友的交谈中,我深切感受到: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依然笔耕不辍,对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贡献卓著。今年3月31日下午,我来北京专程拜访张先生,有幸欣赏到张先生“心游天地外,意在有无间”的墨宝,不仅大笔如椽、力透纸背,而且字如其人、意境高远,正是张先生胸怀天地、写意人生的真实写照,让我肃然起敬!
张先生在湖北大学工作达十年之久,对我校事业发展贡献卓著,我简要归纳为“三个一”:
一是开榛辟莽,创建了“一个学科”。张先生于1985年创办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使刚更名改制的湖北大学首次拥有了学科意义上的哲学,为学校由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是传道授业,带出了“一支队伍”。十年间,张先生不仅为我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传人,也指导和带动了其他专家学者的发展。今天在座的“长江学者”江畅教授、我校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等都曾受教于张先生,让先生的事业在湖北大学发扬光大。另外,曾在我校任教的历史学家、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冯天瑜教授也时常感念张先生的指导。据冯教授回忆,除了在湖北大学工作期间亲炙受益于张先生之外,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幸与张先生一起在香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维多利亚港湾散步时,还专门向张先生请教读书治学之道,受张先生启发选定了自己一生为学的“看家书”。
三是嘉惠学林,创办了“一本集刊”。张先生于1986年在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德国哲学》集刊,该集刊在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都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已成为湖北大学在哲学界的一张靓丽名片。今年恰逢《德国哲学》集刊创刊30周年,借此机会,我代表湖北大学,诚挚邀请张先生及在座的各位学界名流,拨冗出席将于今年11月份举办的《德国哲学》创刊30周年庆典。
“国有史,邑有志”,张先生已在湖北大学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文心雕龙》上说,“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不忘本初,方得始终,湖北大学将永远感恩张先生这位哲学大师。更令我感动的是,上个月,张先生惠赠我一幅墨宝:“但令此心无所住,虽凌绝顶谁能穷”,这不仅是张先生对我个人的勉励与期许,更是对湖北大学事业发展的希冀与重托。我们将不懈追求、永不停步,以湖北大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更上层楼,来回报张先生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张先生是我们湖北人,是从大江大湖大武汉走出来的哲人名师。我们热切期盼九五高龄仍身康体健、精神矍铄的张先生回武汉、回湖北大学走一走、看一看。
哲学是爱智慧之学,哲学家心胸豁达而仁者寿,北京大学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诗经》有言,“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祝福张先生生活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智慧之果永在!
祝愿各位专家身体安康、生活幸福!
原网址:http://www.hubu.edu.cn/info/1070/6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