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开学第一天。我校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教授为全校教师代表做了题为“弘扬大师精神 争做大师传人”的专题报告。报告展示了我校发展历程中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阐释了前辈学者的治学态度与精神品格。
大师,是大学智慧和文化的集成者,他们铸就了大学教育之辉煌,镌刻了大学精神与气质。我们谈论大学的精神与文化,谈创新与发展,并不是形而上的存在,而是有一些具体的承载。享誉教育界的逻辑学家汪奠基先生、辞书修纂大家朱祖延先生、一生争鸣与创新的文史专家张国光先生、著作等身的哲学大师张世英先生、声名卓著的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先生、中国语言逻辑和符号学奠基人李先焜先生、词典学传统派代表汪耀楠先生、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周勃先生、“异步教学法”创始人黎世法先生、拉美史研究的开创者黄邦和先生……这一代一代的大师,承载着这所具有85年荣光历程大学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
大师,涵养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关键在于其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而大师则是这些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们至少代表着某一学科的巅峰,具有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学术成就,有治学的精神、做人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大学校园正是有了这一代代的一流学者和专家,校园文化才不断被引领、创造和传承,大学文化的底蕴才得以厚重和绵长。
大师,镌刻着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真正的大学精神依靠大师的独立精神。如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就是学贯中西的蔡元培校长精神的写照;而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大师们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则凝聚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在湖北大学的历史上,汪奠基先生在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时期带领全校师生共克时艰、共图发展的奋斗历程,成就了如今“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习坎精神”。朱祖延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艰苦编印大辞典,张国光先生痴爱学术、成就斐然,张世英先生在黑格尔哲学中的权威贡献,黄邦和先生对国内拉美史研究的开拓性研究……大师们的治学精神和处世修身也镌刻出了这所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
大师,传递着一所大学的学习风尚。大师之所以是大学智慧和文化的集成者,是因为他们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也传递出一所大学卓越而独特的学习风尚,教育着一代又一代教师与学生,循着先辈们的足迹,努力奋进。
总有一种精神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湖大85年办学征程上的大师们,他们或志向远大、立言传世,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炭火尽燃照后生,他们成就了湖大历史上的大师,也必将昭示着未来的大师。
原文链接:湖北大学报第1105期
原网址:http://news.hubu.edu.cn/info/1006/6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