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畅 教授
来源:雷锋杂志微平台
发布时间 :2017-08-07 点击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要求并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议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运用国家治理的力量,全面推进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国家的制度、政策和文化,转化为社会公众的普遍共识、内心信念和行为准则。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灵魂,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要求和主要途径。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是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的重要指示,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使核心价值观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除了学习、宣传、教育这些十分重要的措施之外,还需要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转化为社会的法律制度、道德、政策等社会控制机制,对人们起约束作用,这种约束力量会大得多、可控得多。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念源泉、实质内涵、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对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及其运行具有规范作用和引导作用。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可靠保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党和政府正确而强有力的领导。党和政府的领导要通过加强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实现,需要整个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过程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只有着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如期实现,我国才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真正应该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主要是当代中国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不只是理论意义上的价值观,而应当是现实化为优良的国家制度和优秀的社会文化,并为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因此,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并进而转化为现实,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深远而重大意义。
现代国家治理是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的过程面临着极其复杂的任务。就当前局面而言,建议党和国家加强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的理论研究。国家在这方面目前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人们对此尚缺乏自觉的意识,理论上也不够完整和系统,其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和公众生活的系统理论研究是核心价值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2、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党政干部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从事国家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党政干部是国家治理的负责主体,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对象,他们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因此,必须采取政治、行政、组织、学习、教育等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党政干部在工作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将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是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因此,一方面必须用核心价值观统率“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建设,另一方面又必须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进程。
4、建立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全过程的长效机制。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过程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建立一种“融入”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这是一种党中央顶层设计、各级党政机关协调一致地加以贯彻落实、全社会积极参与和监督的长期有效的控制机制。只有建立起这种完善的“融入”长效机制,“融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原文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ODQ2OTAzNA==&mid=2247484581&idx=1&sn=2c85ce64d8b9323f4c557030288351f3&chksm=eb57c460dc204d7687efbbf7d026f91966df1716d1731597ca5749b5c7a2fb0d05fc59e9d700&mpshare=1&scene=23&srcid=0807IQIh2UuUCwRQZbQBEY4j#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