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第三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2016)在汉举行。本届论坛由湖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以“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为主题展开研讨。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秘书长胡和平,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严学军,省社科联副主席杜绍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研究员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伟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樊和平等出席会议。湖北大学校党委书记尚钢出席会议并致辞,湖北大学校长熊健民主持会议,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出席会议。

上图为第三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现场
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1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20余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参加。

上图为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讲话
梁伟年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靠强大的经济力量,也要靠强大的文化力量,既要有硬实力的支撑,也要有软实力的支撑。梁伟年对本届文化论坛的举办表示肯定,认为论坛以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主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切合了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他认为,文化本身也是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文化走出去,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来看,都十分重要。同时,文化走出去也十分紧迫,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文化交流长期处于赤字的状态,文化发展的优势没有充分显示,文化传播的实力也没有充分发挥,改变中国话语在国际话语中的弱势地位,必须坚定、紧迫。
梁伟年强调,文化走出去,应整合各种文化交流的资源和力量,开拓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和阵地,建立切实管用的平台和机制。同时,通过鲜活生动的中国故事,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他表示,湖大在文化研究、文化开发、文化弘扬方面一直做得很好,走在湖北前列,希望通过中国文化论坛的举办等形式,在文化本土传承弘扬方面能做得更好,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能够有更多建设性意见和话语提供给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也将一如既往支持学校发展。

上图为第三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现场
尚钢在致辞中说,高校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协同创新。湖大连续三年主办“中国文化发展论坛”,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共享学术成果,共话学术热点,促进思想交流碰撞,必将在指导和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增进学术友谊、促进学术队伍建设,并为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不断添砖加瓦。他表示,学校也期待借此机会加强与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密切联系,并恳请大家对湖大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熊健民说,湖大将以本届论坛的举办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梁伟年部长的讲话精神,认真消化吸收各位专家学者的新思想,多做有深度、有高度、结合实际的研究,同时着力将“中国文化发展论坛”打造成为湖北大学乃至湖北省的重要文化品牌,为积极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设湖北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景源在《高扬人文学科创新的旗帜》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是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中国话语讲深讲透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首要条件;中国文化走出去难在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只有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才能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
万俊人教授在主题报告《关于中国文化对话的几个问题》中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中国话语如何变成国际话语。在这个过程中,面临几个问题:一是话语体系需要改变,中国文化如何从“听”的文化转变成“说”的文化,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的又能让国外人理解的话语体系。二是话语方式转化,同一套话语、同一套故事,不同的人讲效果不一样。话语方式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用学术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凝练出来,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华丽转型。三是话语词汇问题,即如何找到一条将地方文化变成普遍的民族文化,如何将特色的中国文化变成普遍的国际文化中的一种,这是大家应继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在大会发言环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樊和平教授做了《从“文化自觉”到“文明自觉“》的学术发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做了《中国文化的”人生刻度“及其当代价值辨析》的学术发言;中共中央编译局李义天研究员做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人文素养》的学术发言;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张华教授做了《中国文化何以”走出去“?——兼答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的学术发言;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做了《”文化走出去“的人性解释》的学术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田海平教授做了《国家之德在认同之道:对中国价值观进行道德解释的意义》的学术发言;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国枝教授做了《孔子学院与中国故事》的学术发言。

社会媒体报道链接:
【荆楚网】国内百位著名专家学者齐聚武汉 共议“中华文化走出去”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2015—2016)在武汉发布
【参考消息】《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在汉发布 中国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增强
【湖北卫视】第三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汉举行
【人民网】《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在汉发布 中国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增强
【新华网】2016《文化建设.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发布
【央广新闻】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武汉举办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文化建设蓝皮书》首次发布文化发展指数
【光明网】第三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
【武汉晚报】湖北文化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八 境外传播指数名列第二 杂志发行量位居第一
【湖北日报】第三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汉举行
【中新网】中国理论学术生产理论性较强 但对现实关注度不够
【中国新闻网】《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
【中国新闻网】报告称中国文艺产品生产总体旺盛 但结构仍需调整
【中国新闻网】报告称中国文化生产发展总体稳定但存在明显不足
【央视网】《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
【中国新闻网】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排名出炉 广东、浙江、江苏位列三甲
【大楚网】第三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2016)在武汉举行
【大楚网】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在汉举行
【中国新闻网】报告称孔子学院成体现中国“软实力”文化品牌
【中国新闻网】报告称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生产均存在系列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三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汉举行
【中国新闻网】中国文化事业费投入重点向基层和中西部文化单位倾斜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音像制品、报纸生产下滑 建议采取必要保护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文化产业正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迈进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新挑战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公众文化需求难获满足主要三点原因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哲学社科领域理论学术成果现实性不足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我国文化生产中需高度重视四大问题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孔子学院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公众文化需求满足度偏低 六成认为“一般”
【荆楚网】[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建设蓝皮书(2015—2016)在武汉发布
原网址:http://www.hubu.edu.cn/info/1070/7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