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恰逢重阳佳节临近,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于9月20日—22日在湖北孝感举行。来自韩国、日本、蒙古、英国、德国等15个国家和中国两岸四地的100多位知名学者共同研讨重阳节日文化与孝道文化。交流产生思想,研讨增进共识,此次会议扩大了孝感孝文化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孝感孝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会。高研院副院长吴成国教授应邀参加研讨会。

本次国际论坛以“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为主题,共收到论文80余篇,从不同角度就孝道文化和重阳节日文化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文化价值及保护等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吴成国、程程署名提交论文《论地名所见的孝文化》并在会议上交流发言。该文认为,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活化石,积淀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因而具有强烈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特定的区域性与时代性。中国大陆以“孝”命名的地名达31处之多,地名演绎的中华孝文化值得关注:两汉“以孝治天下”是以孝命地名的渊源;魏晋南北朝孝子辈出,故而“孝昌”地名应运而生,后因避讳之故,改名“孝感”,隋唐以下以“孝”命地名的现象仍不断涌现;作为集孝文化之大成的孝感,可以为中华孝文化再书新篇。北京大学贾蕙萱教授作为评议专家,对该论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文视角新颖、内涵丰富,在史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地名中的孝文化”,其他学者也对这一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期间,副院长吴成国教授还与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陶立璠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分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樱井龙彦、马来西亚孝恩文化基金会执行总裁、大同韩信传播学院教授王琛发、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台湾成功大学教授陈益源、嘉南药理大学儒学研究所所长汪中文教授等中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