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联合发布了《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
为增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事业、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力六个方面,对2018~2019年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新态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总体上和指数上的描述和分析,对中国文化近年来所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2020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文化建设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希望借此为党和政府的有关决策和管理提供宏观上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应“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活跃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
蓝皮书指出,我国对基层文化建设逐年加大投入,但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基层文化投入的利用率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就必须做到“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部分,基层文化建设首先是“送文化”,是在党和政府相关文化政策的指导下启动的,需要专业的基层文化工作团队落实相应的文化目标,由此要精心设计群众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指导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引导群众形成中国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的群众文化生活方式。但同时要看到,基层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那就不应该采取由上至下的指令姿态乃至官僚作风,而应该是在了解群众文化心理的基础上予以适当引导,激发群众文化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我们要“送”的文化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得到内心的认同。在此意义上,“送文化”只是就外在的表现形式说的,就其实质内容而言,基层文化建设应该是要在群众中“种文化”,是给群众“送”文化种子。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切实有效,就应该让这个文化的种子健康而富有活力、富有吸引力,从而能够得到群众真正的认同。有了这样的认同,群众就会自觉地参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这个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我们的基层文化建设也就能够真正活跃基层民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助力文化精品的生产,必须坚持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蓝皮书指出,要为生产文化精品力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有效的支持,就必须坚持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协同发挥作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改革文化评价体制和机制,建设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文化秩序。促进文化精品生产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于建立合理而健全的文化评价体制和机制,这样才能有明确统一的质量认定标准,才能让优秀的文化产品得到其应有的评价和发展条件,才能避免文化市场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混乱现象。毋庸讳言,目前的文化评价体制和机制仍存在不健全和不合理之处,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促进文化创新为价值导向,建立良性的文化秩序,为文化精品的生产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二,加强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培育健康积极的文化市场需求。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产品,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精品则应该蕴含健康而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只有加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才能培育优良的文化价值观。这对于文化精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者只有对此有充分的自觉,才能设计相应的文化精品;消费者只有认同这样的价值观,有相应的文化需求,才能选择文化精品,通过市场投票为文化精品的生产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其三,完善文化市场的监管规范,确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促进文化精品生产的另一面是要打击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不能建立切实有效的文化市场规范,不能对那些伪劣产品予以有力的监管而任其泛滥,文化精品的生产就得不到保护,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应建立多种文化“走出去”渠道,讲好中国故事
蓝皮书指出,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文化“走出去”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应该至少把握好三点。
第一,建立文化“走出去”的多种渠道。文化本身是多个层次的复合体,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影响,就必须从多个层次展开,寻求多种适当的传播渠道。从大的方面说,可分为官方的正式渠道和民间的交流渠道,前者包括建立各种中外文化合作机制、文化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机制、作为经济合作基础的各种文化沟通机制等,后者包括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经营、非政府组织的中外文化活动、民间传统艺术的中外交流项目等。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文化“走出去”战略,使之井然有序地展开。
第二,设计切实有效的具体方案,鼓励有针对性的创意和办法。中国文化“走出去”,实质上是进行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需要克服彼此的“文化差异”而实现文化的和谐共存乃至融通,要让文化“走出去”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创意和办法就显得至关重要。这里的“针对性”,一方面是要针对我们的交流对象,也就是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考虑以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让我们的文化能够真正“走进去”;另一方面是要针对具体文化实践的特点,也就是要结合我们的文化渠道来选取恰当的交流与合作模式,力求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比如说,如果是文化企业的国际经营,那么我们的交流与合作方式就应该与各种经济考量相结合。
第三,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是中国文化,是要建立中国文化的健康形象,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一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文化主体性,是我们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方向。就此而论,我们首先要讲中国故事,然后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实现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在推进“走出去”的战略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此保持充分的文化自觉。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9)
一、 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
二、 文化发展现状与水平
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情况考察
四、 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五、 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 对策和建议
Ⅱ指数报告
2.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发布与评价报告(2019)
Ⅲ分类报告
3. 中国文化事业报告(2019)
4. 中国文化生产报告(2019)
5. 中国文化产品报告(2019)
6.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9)
7. 中国文化国内传播与影响力报告(2019)
8.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报告(2019)
Ⅳ专题报告
9. 公共文化机构资本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特征与趋势——基于中国1949~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建模分析
Ⅴ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数据
10. “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2019)”问卷及基本信息分析
Ⅵ附录
11. 中国文化发展大事记(2019年1月~12月)
12. 后记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如需《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原文链接:https://www.pishu.cn/zxzx/xwdt/5610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