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1)》(下文简称《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1)》)在汉发布。该书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组织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湖北大学自2014年发布第一本文化建设蓝皮书后连续第八年发布文化建设蓝皮书。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1)》以2019-2020年国家最新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结果为依据,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事业、文化生产、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的国内外传播等五个方面,对2019—2020年我国文化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体现出的新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描述和客观分析。并对问题的解决和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作了深入探索,希望藉此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或管理提供宏观上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1)》指出,2019—20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也是我国抗击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而且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就文化事业而言,“文旅融合”的趋势发展迅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了大力弘扬。在文化事业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人们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还需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
就文化生产而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持续增重,文化产品的进出口逐年向好;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日益凸显,成为文化生产领域新的增长点等。不过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文化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有所减缓,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在线教育行业在经过迅猛发展之后出现跌落,且存在进一步规范化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就公共文化服务而言,我国公共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便利化落实效果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成效显著;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等。不过,还存在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对民间艺人关注不够、非遗文化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文化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进一步改善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继续强化公共文化对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要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进一步加大文化扶贫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平稳发展。
就中国文化的国内传播与影响力而言,国内文化传播行业发挥了重要的抗疫作用;融媒建设进入提速升级新阶段;我国影视行业通过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网络视频平台发展成为多元化文化传播平台。不过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新媒体报道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固守“院线首发”的发行方式不利于电影行业复苏;电视及电影制作的质量需要得到提高等。建议新媒体应该严格执行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的行业标准,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电影从业者应正视和重视“网络发行”的新趋势,积极促成“院网融合”的电影新业态。就中国文化的国外传播与影响力来说,在国际文化贸易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如传播内容以浅层传统文化为主,其深度有待加强;文化传播的方式不够全面,与被传播者丰富多样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张力等。为了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要进一步深化国际传播的文化内容及传播方式的改革,在多向互动中扩大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自2013年起,湖北大学整合全校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力量,推动校内相关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成立了由长江学者江畅教授领衔的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组建了文化建设蓝皮书研创团队。文化建设蓝皮书研创团队深度聚焦我国文化发展现状,持续组织全国性的“中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在原创性、科学性的数据基础上,展开创新性的皮书研究。(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吴珊 吴瑾悦)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288004743257884766&item_id=14288004743257884766&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