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发布时间 :2023-06-16 点击量:
2023年6月16日,湖北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2~2023)》。
蓝皮书课题组借鉴国家统计部门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数据,结合2022年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联合调查获得的“中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2021)”基础数据及结果分析形成报告。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涉及31个省(区、市),样本来源涉及333个市(州、盟),1732个县(市、区、旗),3840个街道(镇、乡),5466个(社区、村)。
蓝皮书指出,由于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发展;2022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2021年问卷调查中设计了“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的认同”多选题。表18显示,只有14.72%的被调查者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文化产品是‘快餐’,文化消费传统一些好”,这表明人们更渴求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相融合,获取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对“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和政务平台‘一体化’服务很有必要”的认同度最高,为75.26%;对“应拓展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建立‘云图书馆’‘云艺术馆’”和“利用微信平台、短视频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同度次之,分别为71.66%和71.38%;对“引导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网络直播、互动体验服务”的认同度为63.27%;对“鼓励数字文化企业参与免费公益文化场景服务”的认同度为58.55%。由以上数据可知,人们期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可以带来更多元化、更便利、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以此实现文化获取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2020年8月,国家公共文化云经过改版升级,极大提高了移动端服务性能与应用体验。截至2021年8月,国家公共文化云访问量已累计达到8.09亿次;全民艺术普及资源总库数字资源量达到1258个TB,内容覆盖了文化的多个门类。除国家公共文化云外,云上春晚、云上广场舞、云演出等一批精彩的线上网络活动持续开展,使文化在网络“火”起来,河南2021年春晚将5G+AR(增强现实)技术与古典舞《唐宫夜宴》相融合,播放量超过20亿次。文化产业数字化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较好的发展,《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7841.6亿元,同比增长14.70%。在政务平台“一体化”的建设上,文化和旅游部已建立“文化和旅游部政务服务部门”,并将服务推送至“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以满足群众对服务便利化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文博行业数字化的发展。2020年,我国进一步推动文博行业数字化的发展,云直播、云展览、小程序、小游戏等数字化产品相继出现,文博单位与腾讯合作,运用腾讯的AR、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核心能力,打造了“数字故宫”“数字秦陵”“云游敦煌”等一批“网红”小程序,使受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文化盛宴。“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仅24小时,用户浏览量就超出200万次,2020年的用户浏览量已突破3500万次。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国博邀您云看展”活动,近一个月吸引6100余万名观众。2021年12月,河南博物院发布的1万份数字藏品在1秒内售空。文博行业数字化的发展既拉进了群众与文物的距离,也让“沉寂”的文物成功“出圈”。
《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2~2023)》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407411816944203617&item_id=4407411816944203617&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