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一国际大学伦理学教授、波士顿戈登•康威尔学院院长暨首席伦理学家Dennis Hollinger教授应邀于11月4日在湖北大学会展中心思齐厅进行了一次题为"Comparative Ethics and Religion" 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作为沙湖论坛的第二讲,由江畅教授主持,哲学学院相关学科教师、全体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Hollinger教授开场以学生论文抄袭为例,引出当天主题。尽管大家都认同抄袭这一行为是不道德的,但基于不同的根基,其理由也是不同的。Hollinger教授据此向我们介绍了结果主义、责任论和德性论三大流派的基本观点。其中结果主义又有两种形式,即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它们都是以行为的结果作为道德行为的标准,前者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后者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此后,他又对每一流派的观点从宗教的角度给出解读。当谈到世界观对于伦理学的作用时,Hollinger教授说道,伦理观总是反映着世界观,主要可以从叙事性、理性和仪式性三种方式来反映。他引基督教的伦理观为例,从创造、堕落、救赎与复兴四个方面来阐释,并得出结论:第一,大多数宗教反对明显的后果主义;第二,大多数宗教有以原则和道德规范为根据的义务;第三,大多数宗教也有德性论的一些思想;第四,所有宗教都植根于不同的世界观;第五,从表层意义来看,伦理学有很多共同点,但从世界观来看,它们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报告结束后,各位老师和同学与Hollinger教授对宗教与伦理学的关系进行了互动。陶文佳老师问道如今宗教冲突日益严重,世界观不同的话如何使宗教之间有对话的可能,Hollinger教授认为,现当今是一个宗教多元化、世界观多元化的世界,对于试图将自己宗教观念强加到别人身上的这种倾向是错误的。他以《人权宣言》为例指出,尽管世界观不同,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就某些原则和美德达成共识。李家莲老师就自然神论背后的世界观向Hollinger教授提问,Hollinger教授解释道,自然神论实质上是接纳了自然主义的实体观,将神看做是没有位格的抽象存在,它不介入到人类的世界之中。杨海军老师问道环境危机迫在眉睫,宗教如何做出解答,Hollinger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有人认为自然是神圣的,也有人将自然看做是人类掌控的。以基督教为例,上帝赋予了人类关顾受造之物的职份,是将人类看做自然的管家。他认为如何看待自然是宗教伦理学的关键。蔡梦雪同学就宗教信仰和文化将如何影响伦理观提问,Hollinger教授说道,人的世界观会不断变化,因而伦理观也会受到影响,尽管表面上看似没有变化,但其实背后深层的原因已经发生改变。
林季杉副院长在点评中认为,Hollinger教授以宗教对不同伦理学流派的回应为视野,批判了功利主义伦理学,指出宗教并不直接等同于以理性为原则的伦理,认为虽然宗教也强调道德原则,但不等同于道德准则,宗教伦理虽然与德性伦理有相似之处,但它更强调通过内在的灵命的操练来自然形成外在道德行为的惯性。Hollinger教授还重点讨论了宗教的伦理观植根于宗教的世界观,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世界观因此生发出不同的伦理观。这些观点对于促进宗教与伦理关系的思考,清除了人们以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行善因此是无差别的偏见,尤其是对于反思当前中国伦理学的理性主义和规范主义倾向具有特别的启迪。
江畅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第一,要重视世界观在伦理学背后的作用;第二,当今世界观多元化,宗教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也应给它们保留一席之地;第三,当代大行其道的世俗世界观正是宗教最不认同的一种世界观,值得反思。

网址链接:湖北大学哲学学院http://ph.hubu.edu.cn/info/1065/2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