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下午,哲学学院“沙湖论坛”第三讲在哲学学院的会议室开讲,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主动要求为哲学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我的哲学困惑”的讲座,来与大家分享他在哲学中的困惑和不解,此次讲座由高乐田教授主持。
在开讲之前,高教授以他老师的一句话——哲学越学越困惑,而不是越学越明朗——引出了此次讲座的话题,知识不是应该越学越清晰吗?为什么反而会困惑呢?接着,戴院长开始讲述他的感受。戴院长在刚进入哲学专业时,他觉得对于课本的知识和相关哲学知识都是懂的,在经历了不断的学习和深造之后,现在对于那些知识反而越来越不懂。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第二个方面即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问题,坚持人的意识可以认识物质,则坚持了可知论。
戴院长说,他的困惑就来自于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因此,他的困惑也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困惑就是关于本体论,究竟谁是第一性?根据我们一直以来所接触的教科书上所讲,物质是第一性,但是物质并不知道自己是物质,这样的东西怎么会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但是是意识规定了物质为第一性,一个第二性的东西怎么能规定一个第一性的东西呢?戴院长说,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在物质和意识上区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如果坚持物质第一,对哲学的研究就完全是物理学了,如果物质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我何以知道它是客观的呢?其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共同坚守着一个原则,永远存在着主客二分,而事实上,我们今天世界呈现出来的一切问题,都是存在着主客二分的思想所造成的,这个世界本就不应该主客对立,这种思维方式使我们永远也达不到一种和谐忘我的境界。
第二个困惑就是关于认识论,世界到底是可知还是不可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可知论的教育,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的,是人之外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是如何认识人之外的物呢?戴院长说,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可知的世界,而是一个可能的世界,我们并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真正令我们好奇的就是对未来的未知,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没有好奇感、没有惊奇心的时候,那么生活是无聊的,当这个世界是可能的世界的时候,才最能刺激我们的怀疑精神,让我们自己去探索,可能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积极的东西。
戴院长说,这两个困惑是相通的,应该坚持哲学无定论,我们也应该重新学习,重建一种人生信仰,摒弃主客二分。
这场讲座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给了我们很大的思想冲击,在场的老师和学生纷纷开始讨论,尤其是老师们,一个接一个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其中一位老师问道:“如果哲学无定论,我们对未来未知,那如何区分善恶?还有必要区分善恶吗?”针对提问,戴老师答道:“如果人是必然的,那就没有善恶之分,正是人的可能性,人可以自由选择,善恶才会出来”。
最后,高教授对整个讲座进行总结,虽然哲学无定论,很多哲学观点和哲学思想也相互矛盾,但哲学仍然有它的价值,人生中总会有问题,需要我们用哲学的思想去思考

原网址:http://ph.hubu.edu.cn/info/1065/2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