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婉芝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25-07-01 点击量:
6月27日至29日,“人工智能时代的政治伦理建设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武汉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与湖北大学共同主办,吸引了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齐聚江城,共探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对政治伦理与国家治理的深层影响。
首场主题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焦国成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条件下政治伦理的几个难题”为题,提出三个难题引人深思。武汉大学李建华教授以“政党伦理的自律性与自我革命”为题,深刻剖析数字时代政党治理的伦理逻辑。南昌大学詹世友教授聚焦“AI时代的伦理治理与‘道德机器’的可能性”,引发参会人员对算法伦理主体性的讨论。湖南师范大学向玉乔教授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的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首都师范大学王淑芹教授着重探讨“善治型政治伦理与国家治理效能”问题。
第二场主题报告中,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以“人工智能会增进政治平等吗?”叩问技术伦理的价值立场。中共中央党校朱辉宇教授提出“自创生AI设置伦理锚点”的治理路径。华中师范大学龙静云教授分析“政治道德风险外溢及其防范机制”。北京外国语大学左高山教授揭示“算法官僚制理性的异化与回归”现象,多维度构建起人工智能与政治伦理的理论坐标系。湖北大学周海春教授分享“从权力与道德关系的视角审视算法权力”。
四场平行分论坛同步开展,分别聚焦“传统政治伦理的现代转化与AI治理”“AI技术嵌入公共治理的伦理风险”等议题,学者们展开深度研讨。在大会交流环节,中央民族大学王文东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朱慧玲教授、湖北大学阮航副教授、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周翔副教授等学者,分别以“AI全球向善治理”“技术伦理的人文反思”“机器遗忘伦理”“儒家式民主”为主题发言。
在人工智能重塑政治生态的时代背景下,与会学者通过深度研讨达成共识:唯有将技术创新纳入伦理治理框架,在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中建构新型政治伦理体系,才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人文温度,引领数字文明走向更具包容性的未来。(李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