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在武汉发布 本网记者明海英/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吴珊 何奇 廖文科)12月17日,《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下文简称文化建设蓝皮书)在武汉发布。该书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组织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喻立平,湖北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檀坤华出席发布会并讲话。《文化建设蓝皮书》主编、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名誉院长江畅作总结发言。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陈荣卓主持发布会。
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湖北贡献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以2018—2019年国家最新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结果为实证依据,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事业、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对2018-2019年我国文化的新成就、新态势以及一些问题进行总体上和指数上的描述分析,对中国文化两年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2020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文化建设发展进行预测。
为了助力各级文化类新型智库建设,配合学术团队的工作,服务有知识需求的人民群众,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社会调查中心(以下简称高研院调查中心)将向社会各界公开2016至2019年部分社会调查数据库。为了获得客观反映我国文化发展现状的原始数据和一线调研资源,高研院调查中心在全国建立了14个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研基地,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调研网络,连续6年围绕“中国文化发展现状”“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开展问卷调查和调研访谈。同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手段,依托 “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建成文化发展大型调研数据库,并以专区形式,分题目、维度进行展示。目前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中可查询2016至2019年社会调查数据19111条及数据分析资料2182份。
喻立平对文化建设蓝皮书连续7年出版表示祝贺。他说,蓝皮书内容全面,结论准确,观点高度凝练,在当前时代大背景下,文化建设蓝皮书的价值意义得到进一步彰显。他希望,学校进一步提高站位标准,拓展队伍建设,加强转化利用,进一步擦亮品牌,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湖北贡献。
檀坤华介绍,湖北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文化研究方面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研究传统。近7年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紧紧围绕“文化发展研究”下工夫、做文章,先后推出文化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文化发展论坛、文化发展论丛、思想文化史书系、资政建言、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等六大智库产品,建成湖北省属高校文科第一个协同创新中心“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湖北省委新型智库“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成为全国仅有的6家皮书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之一。
公共文化机构应回归文化服务功能,
蓝皮书指出,公共文化机构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共文化机构发展70余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时期建模比较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国民经济体量迅速增大,文化事业费投入的投资比重贡献替代了投资总额贡献。这说明财政预算对公共文化事业投资的重视程度越高,其经济产出效应越好。
蓝皮书指出,基层群众性文化机构的基本建设仍然是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短板,公共文化机构的价值定位应回归文化服务功能,不宜过度“市场化”。建设与发展基层群众性文化机构要制定更具体的政策和更长远的规划,在做实、做好、达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文化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促进其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因此,蓝皮书建议:一是要完善投入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以激励地方财政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公共文化机构发展的价值定位应回归到公共性的价值层面,回归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为基层营造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进而为地方经济服务。三是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的社会政策导向要从基层民众生存发展的长期利益出发,促使民众更充分地享用公共文化资源、提升文化素质。同时,在政策和理论研究层面上,研究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公共文化机构发展与国家治理层面相适等重大课题。
“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蓝皮书指出,我国对基层文化建设逐年加大投入,但基层文化投入的利用率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就必须做到“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部分,基层文化建设首先是“送文化”,是在党和政府相关文化政策的指导下启动的,需要专业的基层文化工作团队落实相应的文化目标,由此要精心设计群众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指导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引导群众形成中国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的群众文化生活方式。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应该在了解群众文化心理的基础上予以适当引导,激发群众文化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我们要“送”的文化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得到内心的认同,群众就会自觉地参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这个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我们的基层文化建设也就能够真正活跃基层民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培育和引导互联网时代阅读意愿
蓝皮书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文化消费和娱乐的主要途径,人们上网以交友聊天、阅读新闻、看视频听歌、网上购物为主,具有明显的娱乐化、碎片化特征。当前人们的阅读意愿、阅读时间、阅读数量等方面都有待增强或增加。这就需要为人们提供良好阅读空间和更多优质阅读内容,同时培育和引导人们的阅读意愿,提升人们的阅读质量和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蓝皮书建议:第一,加大公共阅读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优化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自助图书服务点等传统公共阅读空间的阅读环境;加强数字图书馆、阅读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化阅读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阅读公共设施建设,提供阅读服务,对实体书店实施补贴政策和扶持政策,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特色书店,打造能够满足阅读需求的现代化阅读空间。第二,加强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推出,提供丰富优质的阅读内容。激励和扶持出版单位多出精品力作,多出版适应人们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加大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力度,创新数字出版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推进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第三,提供更多的阅读专业指导,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针对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开展优秀作品推荐活动。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阅读指导,完善中小学图书馆等校园阅读设施,加大公共图书馆中少儿馆和独立的少儿图书馆的建设,为培养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供条件和支持。第四,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围绕世界读书日、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营造良好的书香社会氛围。通过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大力宣传阅读在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指导人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喻立平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本网记者明海英摄
湖北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檀坤华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本网记者明海英摄
文化建设蓝皮书》主编、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名誉院长江畅作总结发言 本网记者明海英摄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陈荣卓主持发布会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439251277_120873510